项城市林业局  > 林业科技

石山变“金山”林业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7-12-13


热林中心用40年培育的"石山树木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简易明快的语言,执著有力的顽强品质,使得这首诗一直被世人传唱。现如今,在我国南疆的桂西南地区,咬定青山、扎根岩石且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形成了"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的自然景观。这不仅仅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林业科技创新更是功不可没。
  适地适树,石山变青山
  晚秋,万木枯荣,当你走进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简称"热林中心")大院,就会被院子的三面山牢牢吸引: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尤其是耸立在其西边的那座大青山。热林中心卢立华研究员介绍说:"别看这座山现在丛林茂密,40年前,这里可是一片荒僻的采石场,这山秃得也就只剩下些石头了。"
  这40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何以让这石山华丽转身变成了绿油油的大青山?
  卢立华给出了答案--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然而在生产实际中,树可不像咱人类,饿了会喊,渴了会叫,一旦等咱们察觉它有问题时,为时已晚。因此,怎样让树"活得滋润",对于林业专家来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别提让树木长在石头缝里了。
  经过试验分析和研究,在已故林学家吴中伦院士的指导下,热林中心的专家们总结出"三步走"方案,即地质地形分析调查-树种苗龄优选优配-封山育林配套经营。
  地质地形分析调查就是到实地去踏查并取土壤样本进行养分测定。结果发现,石山的土壤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大区,山体中上部至山顶的部分,土少石多,难成大树,也难以造林,采取封山育林恢复植被;中下部至山脚,有一定土层,可长大树,也较易造林,采用人工造林可实现植被恢复。因此,实行分区治理是走好第一步的关键所在。
  用于石山区造林的树种,必须能耐干旱、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结合乡土树种更具抗逆性这一特点,经过大量样本调查和试验,研究人员确定了墨西哥柏、顶果木、任豆、降香黄檀和肥牛树等石山造林较为理想的先锋树种。有了好树种,还得配好苗。苗龄太短,苗木弱小,适应性差,成活率就会随之下降;苗龄太长,水分蒸发量也会随之增大,需水量多,造林也会难以成活。对此,卢立华颇有心得,他说:"速生树种苗龄应短些,慢生树种苗龄则要长些,至于短多少,长多少,就因具体树种而异了。"
  封山育林配套经营则要求保留原有植被,合理密植;其次,采取营养苗、裸根苗、种子直播并举造林,即在土层相对厚的地段,采用裸根苗造林;在较薄地段,采用营养苗造林;而在石缝、石隙,就只能采用种子直播。最后掌握好造林时机,以1月-3月造林为宜。定植后在坑面盖上杂草、枯枝或小石块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种子播下去,苗木栽下去后,还需要封山育林。只有真正做到了封山育林,其森林才会形成乔木、灌木、草本并存的多层次立体结构,其根系也才能更充分地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养分,实现植被的快速恢复和生长。
  据了解,眼前的这座面积36.7公顷的石山已经形成了优势木层、亚优势木层、下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5个较稳定的层次结构,共有维管植物144种(83科、112属),其中乔木36种、灌木87种,草本植物21种。林分郁闭度达0.95,人工更新的树种生长良好,并加速向地带性森林群落发展,物种数比对照区增加72.5%,尤其是乔木树种增加极为明显,达到天然岩溶山天然林树种的66.7%。
  卢立华说:"近40年的生态恢复,石山已经从退化的残次林群落转变为结构复杂、层次分明、物种丰富、健康稳定的近自然森林群落,真正实现了石山变青山的理想愿望。"
  以短补长,青山变"金山"
  相比于一般的山地造林,石山造林不仅要花大气力,更是花大价钱。人们不禁要问,这样折腾值吗?
  林木生长周期长,效益回报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因此,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社会融资都不容易。热林中心作为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在资金来源方面,会有相对较好的资金保障,但要想让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林业领域,真正实现全民植树造林大浪潮,林业科研专家就得动脑筋,推出让企业和老百姓都能接受的营林模式,让老百姓不仅有看得见的未来长期效益,还能有握在手里切切实实的真实惠。"以短补长"就是热林中心专家历经多年总结出来的"群众路线"。
  何谓"以短补长"?简单来说,就是在石山人工造林促进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开展速生经济树种和慢生珍贵树种结合经营的模式,合理布局,长短结合,以种植经济树种产生的短周期效益作为珍贵树种长期效益的基础保障。
  卢立华说,保护生态是我们林业科研专家的首要责任,但经济效益也是根本,所以在石山造林前期,就从树种选择的角度,兼顾了经济价值。在所选树种中,大多数树种的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都分别达到1米和1厘米以上。尤其是墨西哥柏,年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1.41米、1.63厘米;而任豆在当地又俗称"砍头树",其具有超强的萌生能力,萌生的枝叶不仅是农户重要的薪材,还可作为饲料喂养家畜。石山造林的同时,在适宜的地方再套种上金银花、笋用丛生竹、鸡皮果、黄皮果、枇杷等经济植物发展林下经济则更是一笔产业效益。
  昔日光秃秃的石山现如今已成为热林中心院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石山树木园"。据有关专家估计,园内仅珍贵树种价值就达1.3亿-1.5亿元,筛选出的降香黄檀、任豆、顶果木等50多个优良岩溶石山造林树种,为广西乃至周边省份的植树造林提供了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成为我国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队"。与此同时,石山树木园于2015年度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每年接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来访参观2000余人次,在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前提下,又为我国的科普教育事业贡献着力量。
  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92.6万公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广西通过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推广了10余个适宜岩溶地区生长的造林树种和多个可实现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复合栽培模式,使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卢立华感慨地说:"热林中心作为国家级应用研究型林业推广实验基地,扎根祖国南疆,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进行以恢复石漠化植被为重点的生态治理,一代代热林人坚守奉献。40年,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头发白了,赤裸的石山却变成了一座座金灿灿、银闪闪的生态财富宝藏。"(记者 宋平 通讯员 莫慧华 文/摄)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责任编辑:项城市林业局